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14日讯(高德运) “这座占地120平方米的平房,本来便是加工中药饮片的当地,现在已有五六年没闻到‘药味’了。”10月11日,在光泽县中医院门诊大楼后边的一个不起眼的旮旯,光泽县中医院工作室主任潘和佑无法地说道。旧日兴旺繁忙的中药饮片加工用房,现在或改成了医院的洗刷房,或被用作职工宿舍;当年烘烤中草药的机器俨然成了一堆废铁,门前一排暴晒各种中药的铁架上搭满了白色的衣服和被褥。
“现在,光泽县把握中药饮片编造技能的老中医仅10余人,且大都已退休。”县中医院院长周云龙无比痛心,光泽的这项传统技能将面对失传。
直至2004年曾经,历史悠久的光泽县的中医和中药饮片编造技能在省内依然称得上“顶呱呱”。但是,跟着《药品出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规范》(GMP)的出台,传统手艺加工编造的中药饮片因无法“合格”,而中止了出产。
光泽县的中医和中药饮片加工编造技能家喻户晓。早在明清时期,以李默庵、裘尚均、元道一等为代表的光泽老中医,在闽北一带就颇有名望。抗日战争时期,为逃避战乱,江西省南昌、南城等地很多中医界人士纷繁来到光泽。他们的到来,也将当地久负盛名的“建昌帮”传统中药加工编造技能传进了光泽,使光泽的中医中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解放初期,一个小小的光泽县城就有名中医50多位、中药店76家。
上个世纪60年代,县卫生局安排编写了《中药饮片加工编造规范》,载中药124味。1981年,该县又安排中医主干,编写《中药加工与编造》一书,载药234种,全书15.6万字,由省科技出书社出书,并向全国揭露发行。1970年后,省卫生厅曾4次托付光泽县承办全省性的中药加工编造培训班,距今最近的一次是2000年5月,先后为省内各地培育中药饮片加工编造技能人员170多人。
应该说,光泽县在传承和光大中医,特别是中药饮片编造技能方面,奉献不小。七八年前,为了“抢救”中药饮片编造这一传统技能,光泽县委、县政府曾专门下文,赞同由县中医院牵头筹办中药饮片加工厂,并在和顺工业园“零地价”划出一块20亩土地供引资办厂。惋惜的是,因为“GMP”规范门槛高、出资大,兴办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希望至今无法完成。
光泽县是闽北药材栽培大县,现栽培各种中药材5.7万亩,不缺药材;通过几代乃至几十代人的尽力,形成了独具传统特征的中药编造技能,不缺人才。业内人士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在拟定规范时,也要讨论怎么协助相似光泽中药饮片编造这样的传统工艺开辟生计开展空间,让民族珍宝得以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