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楚治——2022“荆楚杯”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化创新应用十佳案例评选活动颁奖大会在汉举办,政务服务类共有十个案例获奖。
本次活动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荆楚网(湖北日报网)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团委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综合研究”课题组协办。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二级教授欧阳康对本届活动点评时表示,此次获奖项目呈现出涉及面广、类型多样、技术创新性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以及功能突出等五个特点,是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中国建设的湖北经验探索。
基于“以防为主”工作理念,该案例瞄准早发现、早干预、早预防社会治理风险的目标,建立起武昌“平安指数”及配套研判、预警、督办、问责一体化平安指数应用机制,在评估社会治安形势、及时预警平安状况、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才需求,江汉区以人才公寓、人才卡、人才数据库为切口,通过数智化手段,集聚整合各类人才服务资源,将传统的由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人才服务,转变为“政府+市场”共同提供,探索政府、市场、社会三方有机高效协同的人才服务体系,提升人才服务效能,拓展人才服务边界,切实增强人才获得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城市精细化治理,让数字化技术参与城市的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实现更高效的治理,江岸区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AI智能算法等新技术手段,主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并快速处置,助力解决城市治理中的堵点、盲点,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满足人民避暑旅游、夏季纳凉、暑期休闲等美好生活需求,助力湖北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以气象大数据为科技支撑点,以公众美好生活服务需求为工作切入点,不断创新气象服务新模式,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和特色服务产品,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产业升级,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和旅游发展。为助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武汉市黄陂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全面推进“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农业数字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智慧支撑。
按照全省一流、全市第一的标准,2020年11月孝南区成立矛调中心成,集综治、信访、公共法律服务、行政争议调解、专业人民调解等七中心于一体,创新“线上+线下”大调解格局,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孝南区创新做法主要是创新“大数据+线上、线下”大调解格局,创新引入人民调解多元化解纷信息技术。
湖北省公安交通管理局、湖北交投高速公路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交警“云哨金钟罩”护航高速出行
近年来,湖北交警努力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着力搭建“让危险消除在危害之前”——情指勤舆一体化“云哨”作战平台,变事后处罚为实时预警,通过主动监测、提前干预,最大限度消除风险隐患。从2021年4月至今已累计发送各类风险预警1016万余次,警务云“哨兵”吹响在每一次危险来临之前,服务群众出行有力度,更有温度。
住房公积金业务具有种类多、政策性强、数据量大的特点,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在审计深度、广度上存在极大局限。鄂州市审计局突破原有的审计方法,创新完善“大数据+”审计的组织模式和审计方法,发挥大数据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现场审计和远程审计相结合的优势,探索住房公积金审计难题的解决之道。
自2016年大数据监督检查工作开展以来,英山县教育局积极加强问题整改、逐步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反馈问题线年,全县教育系统返馈问题线条,占全县总问题线‰,查实问题线索为零,这一成绩的取得源于该县教育系统将大数据比对监督检查贯穿于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的始终。
武汉市蔡甸区辖区内纳税人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不少公司缺乏会计和税务专业人才,有时会产生一些税收争议、税收风险、税收违法行为,影响到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征纳关系。蔡甸区税务局立足辖区税收征管实际,借着税务系统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工作的契机,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在纳税服务上的应用载体,以提高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和满意度为主线,以“智能+人工”互补为支撑,紧扣精细化、智能化“两化”关键词,在充分挖掘税费服务中可优化事项,充分拓展税费服务中智能手段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创建了“精智税管家”服务产品,并计划逐步将其打造成具有蔡甸税务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服务品牌。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是高校A类智库,致力于中国国家治理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举办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高峰论坛”“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