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现已是6月份了,信任大多数同学都现已挑选好考研的方针校园和专业了。可是,除了咱们常见的的大学之外,还有一类招生单位能够挑选,这便是—科研院所。今日校校就和我们聊聊科研机构和一般的大学在考研方面有什么不同。
就跟高校有好有坏相同,科研院所也是有优有劣的,假如是老牌的、强势的研讨所,生源并不比某些985差,乃至许多985院校的学生也更乐意推免/考研去研讨所。比方北京物理所、沈阳金属所、大连化物所、上海硅酸盐所的生源里也大部分都是985、211的,更甭说其他专业的主力所系。所以假如要比较生源的话,仍是要看详细院校和研讨所的。当然,假如是小众的研讨所的话主张别做考虑,还不如考个一般高校。
我们都知道,校园越好竞赛越剧烈,研讨所也不破例。仅仅假如是平等层次的高校和研讨所比照的话,研讨所的竞赛仍是要比大学要稍低一些。
相对大学来说报考科研院所的人数/选取人数份额略微小一些,大约在3:1左右。或许是现在我们对研讨所的了解还不行。不过我们也不要认为报录比低就能够随意温习温习就能上了。以物理所为例,他们上一年大约报名250-300人,仅选取学硕23人,工硕10人,其间23个学硕里包含了10个国科大(即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结业生(也便是第一届结业生),以及一些其他985院校的学生。所以说,假如想要报考好的研讨所,竞赛仍是很剧烈的,或许人数上看起来竞赛不大,可是报名的都是一群超级学霸。
专业课的话,高校都是院系自己出题,而大部分研讨所由于归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所以各个研讨所有些考试科目是相同的,因而许多专业课都是国科大一致出题的。
高校天然便是在本校上课,没事的时分就去研修室/自习室看看文献或许去试验室做做试验。
而研讨所一般是让学生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即安徽合肥的中科大,或许国科大北京本部代培,上半年或许一年的课,然后回所进行科研。
而研讨所的同学在代培期间根本是没办法进试验室的,除非是代培本部的研讨所,间隔近一些,这样能够在周末的时分赶到研讨所去触摸一下。而等我们从代培校园回所之后,根本便是单纯的科研了。
那么,研讨所是不是真的像外界所说压力极大呢?其实仍是得看课题组本身的状况和导师的要求。
有的教师很佛系,一个月才开一次组会,往常有什么问题直接交流就好了,朝九晚五+五个作业日就能够了;而有的教师节奏就很快了,一周两次小组会,一次大组会,仍是996,每次组会都要陈述最近试验进展,做的欠好还会被怼乃至要扣薪酬。
这个状况跟高校是差不多的,高校里也有许多教师很push,学生压力也很大,所以选导师也是很重要的。
这个也是要详细看校园或许研讨所的。不过总体上看,试验场所、试验器件什么的仍是研讨所更胜一筹。不过像图书馆这类的资源仍是高校更占优势。
据了解,研讨所的硕士薪酬一般在3000元上下,有的教师大方一点的线+元;
而高校的硕士薪酬则一般在1000-2000元之间,乃至有的教师比较抠门,在第一年我们首要还在上课还没怎样进试验室的时分直接不发助研补助,导致他们的学生在第一年每个月只要国家助学金。
高校里活动许多,人也许多,想要参与什么活动乃至想谈个爱情的话规划也广一些,还有各种社团之类的安排能够参与,拓宽人脉,此外,一般高校邻近会由于高校的存在发展出一片还算富贵的商业区,能够满意学生的日常需求,业余生活非常丰富。
而研讨所人数有限,活动也有限,其实感觉人数规划也就相当于高校的一两个院系的巨细,因而相对来说结交规划、活动规划也就有限,假如想要拓宽朋友圈之类的话仍是得等周末出去看一看玩一玩。
这个很不确认的,每个院校/研讨所里都有很偏使用的,也有很偏基础研讨的。因而像偏使用的发专利之类的应该会多一些,也更挣钱,今后合适进公司之类的;而偏基础研讨的则是发文章发得会好一些,更合适今后要持续进行科研的同学。
高校便是拿的高校的结业证,而研讨所则大部分拿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结业证,少量研讨所拿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结业证,也因而,相对而言拿中科大结业证的研讨所会更抢手一些、竞赛也更剧烈一点,究竟拿的仍是985的硕/博士结业证。
其实假如是找专业对口的作业的话当然都差不多的,由于每个专业都对自己专业学科的主力校园和研讨所都有所了解,也就不会对985之类的卡得太过分,乃至很欢迎对应专业的研讨所的结业生;可是假如结业之后又想跨行的话,或许仍是去高校那个有985/211牌子的更稳妥一些,这样才干不被卡掉。
而假如是想要持续进修的话就更没什么问题了,究竟持续进修看的要点不是你结业于哪里,而是在读研期间你都做出了什么效果。